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731阅读
  • 1回复

编辑应该掌握的一点儿古汉语知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3-05-07
— 本帖被 historysky 从 × 【Y】√ 移动到本区(2013-05-07) —
编辑应该掌握的一点儿古汉语知识
——商务印书馆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中需【注意】和【辨】的字
整理者:张华豹
    商务印书馆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中,【注意】一般用于指出在词义的历史发展中应当注意的地方。【辨】一般用于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注意】和【辨】中有时提到“上古”,指的是商周和秦汉时期。释义后面注明“后起意义”的,表示是魏晋以后出现的。
    望转发的童靴注明出处和链接,谨此致谢!!!
    本人为北京某文化传媒公司编辑。主要编辑、策划辞书类和作文类图书。
    联系方式:QQ: 2238957545。邮箱:zhanghuabao55@sina.com

辨析
【辨】哀,戚,悲,悼。四字都有悲伤的意思。但“戚”字一般是表示忧苦、悲哀;“哀”与“悲”有怜悯、同情的意思,“哀”的感情色彩要更重些;“悼”则是悲痛的意思,多用于对死者表示沉痛悼念。
【辨】按,抑。“按”、“抑”都有向下压的意思,但“抑”比“按”程度重,并且常用于压抑等抽象意义。
【辨】诽,谤,讥。这三个字都是指责别人的过错或短处。但是,“谤”一般指公开地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嘀咕;“讥”是危言讽刺。
【辨】完,备。这两个字都有“全”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备”着重在数量,有“应有尽有”的意思,“养备而动时”不能换成“养完而动时”。“完”着重在完整,杜甫《石壕吏》“出入无完裙”,不能换成“出入无备裙”。
【辨】崩,薨,卒,死,没。五字都是古时对人死的称呼,它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没”等于说“去世”,后来写作“殁”。
【辨】掩,蔽。这两个字都有遮盖的意思。但是“掩”比较具体,“蔽”比较抽象。“蒙蔽”的意义是“掩”所没有的。
【辨】宾,客。“宾”、“客”都有“客人”的意思,但“宾”的本意是贵客,“客”可以指门客、食客,意义不完全相同。
【辨】並(竝),并,倂。这三个字在古代并不完全通用。“并”和“倂”是同义词,“并”和“並”不是同义词(古音也不相同)。“兼并”的意义写作“并”和“倂”,不写作“並(竝)”“一起”的意义一般写作“並(竝)”,很少写作“并”和“倂”。“依傍”的意义只写作“並(竝)”,“抛弃”的意义只写作“并”和“倂”。
【辨】病,疾。“病”常指病得很重,“疾”则常指一般的生病。“疾病”连用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病”含有“病重”的意思。比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疾病,卒于军。”译成现代汉语是:“诸葛亮病了,病得很重,死于军中。”另一种情况,“疾病”是同义搭配的双音词,和现代汉语没有区别。
【辨】卜,筮(shì),占。古代算卦用龟壳叫“卜”,用蓍(shī)草叫“筮”,根据龟壳的裂纹和蓍草的排列预测吉凶叫“占”。
【辨】彩,綵。古代“彩”和“綵”是两个字,“綵”仅用于彩色的丝织品,而“彩”则当彩色、光彩讲。
【辨】城,郭。“城”与“郭”并称时,“城”指内城,“郭”指外城。“城”、“郭”连用时,泛指城。
【辨】牙,齿。“牙”的本义指口腔后部的槽牙,“齿”的本义指门牙。“齿”的其他意义“牙”都没有。
【辨】赤,朱,丹,绛,红。五个字都表示红色,按其由深及浅的不同程度排列,应是绛、朱、赤、丹、红。到后来“红”和“赤”没有区别。
【辨】蠢、惷。二字本义不同,但古今读音相同,在蠢动和愚蠢的意义上亦相通,后代多用“蠢”而少用“惷”。
【辨】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辞”和“词”是同义词。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后逐渐以“词”代“辞”。
【辨】捕,逮,捉。“捕”和“逮”都指捉人,“捕”还可用于其他动物,如“捕鱼”。“捉”在上古是“握”的意思,如“捉刀”。“捕捉”的意义大约在唐代才开始使用。
【辨】盗,贼。“盗”、“贼”两字,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差不多相反:现代普通话所谓“贼”(偷东西的人),古代叫“盗”;现在所谓“强盗”(抢东西的人),古代也可以叫“盗”,但一般都称“贼”。
【辨】传,递。两字都有“传递”的意思,但“传”多是传给后人或后代的意思,而“递”是讲一个接一个地更替。
【辨】淀,。本是两个不同的字,“淀”的本义是浅水湖泊,“”的本义是淤泥。“”亦通用为“淀”,指浅水湖泊,但“淀”一般不指淤泥。现在“”简化为“淀”。
【辨】雕,鵰,琱,彫,凋。“雕”与“鵰”在凶猛的鸟的意义上,“琱”、“彫”与“鵰”在刻、画的意义上,“凋”与“彫”在草木衰落的意义上,分别是同义词。“雕”偶尔也可以通“凋”,表示衰败之义。但“鵰”、“琱”、“凋”初次之外,再无其他意义。
【辨】吊、唁。“吊”是悼念死人,“唁”是对和死者有关的活人表示同情或慰问。
【辨】菽,豆。上古时“豆”是一种盛食品的器皿,与“菽”的意义完全不同。汉代以后,“豆”才逐渐代替“菽”,成为豆类的总称。
【辨】都,京。“京”的本义是“大”。在先秦,“京师”连用才指国都,“京”指国都后来的事。“都”本指大城市。汉以后才可以指国都。
【辨】遁,逃。两字都指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溜走,不知去向。
【辨】饥,饿。“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指没有饭吃而受到死亡的威胁,不当一般的“肚子饿”讲。
【辨】房、屋、室。三字本义不同。“房”和“室”比较接近。“室”指内室,古代堂的内中为正室,正室的两边为房。二字都是指的房间、住室。但“房”的引申义指整个房舍,“室”则无此用法。“屋”的本义是房顶。《诗经·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快登上那房顶。)此“屋”字不能换成“房”或“室”。后来“屋”也可指室,方言里还可用于整个房舍。
【辨】坟、墓。“坟”有土堆的意义,“墓”没有。作为坟墓讲时,上古“坟”和“墓”也又区别:坟高,墓平。所以《礼记·檀弓》说:“古者墓而不坟。”
【辨】皮,革,肤。“皮”、“革”是兽皮,带毛的叫“皮”,去掉毛的叫“革”。“肤”是人皮的专称。
【辨】弗,不。都表示一般的否定。“不”用的范围广,凡用“弗”的地方都可以用“不”。但在先秦时期“弗”字后面的动词一般不出现宾语。
【辨】府、库。古代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叫府,藏兵车的地方叫库。《左传·昭公十八年》讲到“府人”、“库人”。可见府和库是有分别的。后来“府”、“库”变成了同义词,都可以指藏财物的地方。
【辨】负,任,担,荷。这四个字都是表示携带东西的方式。“负”是背,“任”是抱,“担”是挑,“荷”是扛。这四个字都可以用来泛指携带东西。
【辨】復,覆,。这三个字很少通用。只有“”字的“夹层的”、“重复”的意义、“覆”字的“翻过来”的意义有时写作“復”;“復”的“回答”意义也有写作“覆”的。如“道”写作“復道”,“反覆”写作“反復”,“復信”写作“覆信”。但是“復”字的各项意义都不写作“”或“覆”。现“復”和“”都简化为“复”。
【辨】更,改。“更”除了有“改变”的意义之外,还有“调换”、“交替”的意义,而“改”字却没有此意义。
【辨】甘,旨。“甘”除了泛指美味以外,还有甜的含义。现代汉语“甜”的意思,在秦以前多用“甘”表示。“旨”仅指一般味美好吃的东西。
【辨】干,乾,榦,。古代“干”、“乾”、“”是完全不同的三个字,各不相通。在古书中,乾湿的“乾”、树的“”,都不写作“干”。“榦”和“”在树榦的意义上通用,但是才的“”,一般不写作“榦”。现都简化为“干”。
【辨】告,诰,诏。“告”和“诰”原来都是告诉的意思,后来用法不同,下告上叫“告”,上告下叫“诰”或“诏”。秦以后“诏”只限于皇帝下命令用。宋以后“诰”只限于皇帝任命高级官吏或封爵时用。
【辨】羹,汤。“羹”,在上古是指用肉或菜等做成的带汁的食物,和“菜汤”不同。“汤”,在唐以前一般只指热水,后来才指菜汤。
【辨】宫,室。先秦时代“宫”与“室”是同义词。后来“宫”专指宫殿,与“室”的意义就不同了。
【辨】贡,供,献。三个字都有“奉”、“献”的意思。但是“贡”一般指献东西给君主。“献”则只表示恭敬地把东西送给人。“供”指供给、供奉等,与“贡”和“献”的区别较大。
【辨】购,买。古代“购”和“买”不是同义词。购的东西往往不是商品,跟“买”的性质不相同。直到宋代,“购”字也只能表示重金收买,跟“买”还是有区别。
【辨】、禾、粟、黍、稷。“”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禾”原指子,“粟”原指子颗粒(小米),后来“禾”字常用作庄稼的代称,“粟”字常用作粮食的代称。“黍”是黏黄米,也叫黍子。“稷”指子。
【辨】股,胫,腿。“股”是大腿。“胫”说小腿,指从膝盖到脚腕的部分。“腿”是后出现的字,开始专指小腿,后来成为大腿和小腿的总称。
【辨】寡,少。“寡”和“少”是同义词。“少”与“多”相对;“寡”除了与“多”相对外,还与“众”相对。
【辨】官,吏。古代,特别是在两汉之前,“官”通常是指行政机关或职务,“吏”则专指官吏。荀子著作里多次提到“官人”,意思是政府里的人。“官”本身不是官员的意思。汉以后,“官”有时指一般官员,而“吏”则指低级官员,但“官”字行政职务的意义仍旧沿用。
【辨】冠,冕,巾,弁,帽。“冠”是帽子的总称。“冕”是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巾”是扎在头上的织物。“弁”是用皮革做成的帽子。“帽”是后起字。
【辨】跪,坐。在古代,跪、坐都是两膝着地。抬起臀部,保持要拜伏的姿势叫“跪”;臀部放在脚后跟上叫“坐”。
【辨】过,越,逾,超。这四个字是同义词,但也有细微的差别。“过”指一般经过,“越”、“逾”有时表示爬过,如“越墙”、“逾墙”。“超”的本义是跳过。
【辨】英,豪,俊,杰。四字都指人具有高超的才能和品德。但“英”、“俊”、“杰”一直用于褒义,“豪”有时用于贬义,如“豪强”。
【辨】诃,呵。在“大声喝斥”意义上,二字通用。“呵”的其他意义,均不用“诃”。今“诃”简化为“呵”,二字合一。
【辨】憾,恨,怨。“憾”和“恨”是同义词,都表示遗憾。先秦一般用“憾”,汉以后多用“恨”。“怨”和“恨”不是同义词。在古书中“怨”表示仇视、怀恨,“恨”不表示仇视、怀恨。只有“怨恨”二字连用时才有仇恨的意思。
【辨】迴,回。“迴”是后起字,它的意义早先写作“回”。后来两字相通,但“迴”字没有“奸邪”的意思。“迴”、“廻”现简化为“回”。
【辨】,穫。捕获人或鸟兽写作“”;获得农产品写作“穫”。有时候,农业收成也写作“”,但捕获不写成“穫”。现在,两字都简化为“获”。
【辨】饥,。“饥”指肚子饿,“”指饥荒。在先秦不相混同,到后来才逐渐通用。
【辨】肌,肉。在先秦时,二字有严格的区别。一般地说,“肌”是指人的肉,“肉”是指禽兽的肉。汉代以后,“肉”也用来指人的肌肉,但“肌”却不能指称禽兽的肉。
【辨】藉,籍。二字古多通用。但“户籍”�“典籍”、“书籍”、“籍没”的“籍”不写作“藉”,草垫的意义一般也不写作“籍”。
【辨】,机。“”的本义是微,“机”的本义是机械。“”除了第一、二义项后来也写作“机”以外,其他意义都不写作“机”。“机械”的意义也不写作“”。
附:几()①jī(机)隐微,不明显。特指事情的苗头或预兆。②jī(机)事务。多见于“万几”,指政事。
【辨】计,虑。这两字在盘算、谋划的意义上,只有细微的分别。“计”着重在计划和策划,“虑”是反复思考。
【辨】记,纪。在“记载”这个意义上,二字相通。但各有一些习惯用法,不相混淆。如《秦始皇本纪》不作《秦始皇本记》,而《史记》也不作《史纪》。“记”又是一种文体,如奏记、游记、杂记,而“纪”作为文体是指纪传体史书中记述帝王事迹的部分。
【辨】商,贾。运货贩卖的叫“商”,囤积营利的叫“贾”,所以说“行商坐贾”。后来二字才渐渐没有区别。
【辨】奸,姦。古代“奸”和“姦”是两个字,音义各不相同。“奸”是****的意思,“姦”是邪恶的意思。到了后代,“姦”也可以写作“奸”。
【辨】閒,间,闲。上古没有“间”字,�������代写作“间”的,上古都写作“閒”。后代把读jiān(艰)和jiàn的写作“间”,把读xián(闲)的写作“閒”。“闲”的本义是栅栏,在一般情况下,“閒”“闲”是不相通的;只有在“空閒”的意义上有时写作“闲”。汉字简化后,“空閒”的意义写作“闲”。
【辨】骄,傲。“骄”是自满,是一种心理状态;“傲”是傲慢,没礼貌,是一种行为表现。
【辨】问,讯,诘。“问”的意义很广,既表示一般的问,也可以表示审问。“讯”字则较多用于审问,“诘”字较多用于追问。
【辨】饥,馑。分开讲时,五谷没有收成叫“饥”;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叫“馑”。但连用时“饥”、“馑”无区别。
【辨】进,入。在古代,“进”和“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进”的反面是退,“入”的反面是出。现代汉语所谓“进去”、“进来”,古人只说“入”,不说“进”。
【辨】朝,觐。“觐”原指诸侯在秋季朝见天子,“朝”指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朝”用的范围比较广,除见帝王外,子见父母也可以叫“朝”。
【辨】恭,敬。“恭”与“敬”是同义词。“恭”着重在外貌方面,“敬”着重在内心方面。
【辨】俱,具。二字都有“全”、“都”的意思,但“俱”的主要意义是两个以上的人同做一件事,在这个意义上一般不写作“具”。
【辨】哭、号()、泣、啼。都是表示“哭”的意义,但有细微差别。一般说,“哭”是有生有泪;“泣”是有声无泪;“号”则哭而有言;“啼”是号哭的同义词,后来多用于小儿哭。
【辨】青,苍,碧,绿,蓝。“青”是蓝色,“苍”是深蓝,“碧”是浅蓝,本是有分别的,但有时候也混用。青天又叫苍天,也叫碧落或碧空,青草又叫碧草,青苔又叫苍苔。绿色和青色距离较远,混用的情况较少,绿草指嫩绿色的草,与青草的意义不尽相同。“蓝”字在上古汉语中,不用来表示颜色,只用来指可以作染料的植物,这种染料出来的颜色就是青(所以说青出于蓝)。
【辨】劬,劳。二字都有劳累的意思,但程度不同,“劬”的程度重一些。
【辨】怜,悯。两个字都有同情、怜悯的意义。但“怜”字有怜爱的意思,“悯”字有忧愁的意思,在这两个意义上两字互不相通。
【辨】二,两。“二”表示一般的数目,“两”常用来指称本来成双或被认为成双的事物(先秦很少例外)。“两”字可以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做状语,“二”字则不能,“势不两立”不能写成“势不二立”。
【辨】聆,听。“聆”和“听”是同义词,但也有细微的区别。“听”是一般的听,而“聆”是倾耳细听。
【辨】凌,,陵。“凌”的本义是冰。“”的本义是河名。“陵”的本义是大山。这三个字的本义差别很大,但是由于音同形近的缘故,在“登”、“乘”、“侵犯”等意义上,三个字通用。
【辨】陵,山,岭,丘。古时把石头大山称为“山”,小而尖的山称为“岭”,大土山称为“陵”,夹在大山中间的小土山称为“丘”。
【辨】领,颈,项。“领”和“颈”同义。但“颈”又特指脖子前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刎颈之交。”“刎颈”不能说成“刎领”。“项”是脖子后部。《后汉书·左雄传》:“项背相望。”这个“项”不能换成“领”和“颈”。
【辨】法,律。“法”所指的范围大,多偏重于法令、制度。“律”所指的范围小,多着重在具体的规则、条文。所以“变法”不能说成“变律”。用作动词时,“法”是效法、仿效,如“法后王”;“律”是根据一定的准则来要求,如“律己甚严”。
【辨】议,论。“议”着重在得失,所以“议”的结果往往是作出决议;“论”着重在是非,所以“论”的结果往往是作出判断。“议”往往是许多人在一起交换意见,“论”不一定要有许多人。作为名词时,“议”是建议,“论”是评论或议论。
【辨】脸,面。“脸”最初指颊,并经常指妇女目下颊上搽胭脂的地方,后来逐渐与“面”同义。
【辨】庙,寺,观。上古时这三个字的区别很大。庙是祖庙,寺是官府,观是台观。后来,庙是一般的庙宇,其中奉祀的是“神”;寺是佛教的,其中奉祀的是“佛”;观是道教的,其中奉祀的是“仙”。
【辨】命,令。“命”专指上级命令下级,“令”有时还表示“使”的意思。
【辨】囊,橐。两个字的本义都是口袋。“囊”是有底的口袋。“橐”是没有底的口袋,两头都是口,用时以绳扎紧。两字常连用,泛指口袋。
【辨】车,舆,辇,轺。四字都是指车子。“辇”原指人力拉的车,汉以后特指帝王乘坐的车;“轺”是指一种轻便、快速的马车;“舆”原指车厢,后泛指车子,也指轿子。
【辨】履,践,蹈,蹑。“履”和“践”都是“行走在……上”的意思。“蹈”则是“踩踏”的意思,常带有冒险的意味,如蹈火、蹈海、蹈河等。“蹑”是有意识底踩上去,所以能引申出“登上高位”的意义来。
【辨】戏,弄。在“戏耍”的意义上,它们是同义词。在古代汉语中,“戏”一般可以用于形体动作方面,也可以用于语言行为方面。“弄”则偏重于手的动作方面。
【辨】挐,挐。“挐”为牵引,“挐”为持,音义都不同。但后来两字常常混用。
【辨】篇,编。“篇”多指文章;“编”多指成本的书,常做书名用,如“简编”、“上编”、“前编”。“编”可以做动词,“篇”在不能。
【辨】衾、被。先秦时被子的意义不用“被”字表示,小被称为“寝衣”,大被称为“衾”。后来“衾”、“被”没有分别。
【辨】贫,穷。在古代,缺乏衣食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没有出路叫“穷”。“困”、“穷”连用时,包含有“贫穷”的意思。
【辨】阙,缺。“阙”的本义是宫阙,“缺”的本义是器破。宫阙不能写作“缺”。阙、缺两字虽然都有“缺点、过错”的意义,但在古代习惯上常写作“阙”,不写作“缺”。
【辨】羞,耻,辱。“羞”只是羞愧,在程度上没有“耻”、“辱”重。“耻”和“辱”用于名词时是同义词,用于动词时,则意义不同,“耻之”是表示以他为可耻,“辱之”表示侮辱他或使他受辱,这样的用法“耻”和“辱”是不能互换的。
【辨】洒,。“洒”和“”古代是两个字。“洒”的本义是洗,音xǐ;“”的本义是洒水,音sǎ。但“洒”也有“洒水”的意义,音sǎ。“”也有“洗”的意义,音xǐ。除此以外,两个字的意义各不相通。现“”简化为“洒”。
【辨】升,昇,陞。升斗的“升”只写作“升”。上升的意义一般写作“升”。太阳升的意义、升平的意义写作“昇”或“升”。升官的意义本来写作“升”和“昇”。“陞”字在唐以前罕见,唐朝以后,一般只用于升官的意义。
【辨】溼,。据许慎《说文解字》:“溼(shī)”为潮湿,“tà)”为水名。但古籍中潮湿(溼)也可作“”。
【辨】豕,彘,猪,豚。先秦时“豕”、“彘”指大猪,“猪”、“豚”指小猪。后来,这些字一般就不带有大小的分别了。
【辨】世,代。上古时父子相继为一世,“代”则指朝代,如“三代”指三个朝代,不指三代人,而三世则指祖孙三代。唐太宗李世民避讳“世”字,从此,“世”的这个意义便被“代”字所取代。
【辨】视,见。“视”表示看的动作,“见”是看的结果。
【辨】鬻,卖,沽,售。前三个字都有卖的意思。“沽”除有卖的意思外,还有买的意思,“沽酒”既可是买酒,也可是卖酒。“售”通常指东西卖出去,用作“买”的意义比较少。
【辨】孰,谁。“谁”专指人,“孰”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
【辨】束,缚。两个字都有捆绑的意思。但“束”字多用于物,“缚”字多用于人。“束缚”二字连用时也多用于人。
【辨】寝,卧,眠,寐,睡。“寝”指在床上睡觉,或躺在床上,不一定睡着。《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卧”是靠在几上睡觉,引申为躺在床上,也不一定睡着。“眠”的本义是闭上眼睛(与“瞑”同字),引申为睡眠。“寐”是睡着。“睡”是坐着打瞌睡。中古以后,“睡”是睡着,与“寐”同义;又表示睡觉,与“寝”同义。
【辨】说,陈,叙,述。四个字都有向别人说话、讲述的意思。“说”字重在解说道理或陈述事实;“陈”字主要是罗列各件事情进行陈述;“叙”字是叙述事情来龙去脉的过程和因果;“述”字经常用于述说曾说过的话或曾发生过的事。
【辨】俟,待,等,候。“俟”和“待”在先秦时期有等待的意义。“等”和“候”作等待讲则是后起意义。“等”在上古时期多作同或等级讲。《史记·陈涉世家》:“等死,死国可乎?”中的“等死”不是“等待死”,而是“(两种做法)都是死。”
【辨】告,诉。两字在古代不同义。现代“告诉”的意义在古代只说“告”,不说“诉”。“诉”在古代主要是“诉说”的意思,“诉”的内容是自己的怨苦。
【辨】快,速,疾,捷。这几个字都有快速的意思。“快”表示快速是后起意义,在上古只作愉快讲,而“快速”这个意思却常用“速”表示。“疾”一般比“速”快一些。“捷”指动作轻快、敏捷。
【辨】绳,索。“绳”指小绳子,“索”指大绳子。
【辨】臺,台。本是两个字。“臺”是土筑的高坛,又表示古代官署名,如“楼臺”、“ 臺省”,古代不写作“楼台”、“台省”。“台”有两读:读yí时有“我”、“何”、“愉快”等意义,读tái时是星宿名。古代“台”都不写作“臺”。
【辨】亭,臺,榭,楼,阁。“亭”在上古只指旅宿的亭和观察嘹望用的亭。“园亭”的“亭”的意义是后起的。“园亭”的“亭”有顶无墙,和“臺”、“榭”、“楼”都不同。“臺”的特点是筑土很高,也就是一种高坛。“榭”是臺上的房子。“楼”是重屋,上下都可以住人。“阁”是架空的楼,不同于一般的“楼”。
【辨】涕,泗,泪()。古代一般“涕”指眼泪,“泗”指鼻涕。后来“泪”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而“泗”一般不用了。
【辨】田,佃,畋。在打猎、耕种的意义上三字通用,但“田”有“田地”的意义,而“佃”、“畋”则没有。“佃”后来指旧社会农民被迫租种官府或地主的土地,或指佃户,读为diàn,“田”、“畋”则不具有这个意义。
【辨】痛,恸。都有悲哀的意义,但“恸”的悲哀程度比“痛”要深些。此外,“痛”还有别的意义,不能写作“恸”。
【辨】託,托。上古没有“托”字。宋代以后产生了“托”字,表示用手承着东西,如“托钵”,并且有引申义,如“衬托”,这是“託”字所没有的。现“託”简化为“托”。
【辨】去,往。在上古“去”是离开的意思。如“去韩”是离开韩国,而不是到韩国去。而“往”相当于现代的“去”,并且目的地是明确的。
【辨】危,险。“危”作“危险”讲时,含有不稳定或危急的意思,多作形容词。“险”只是表示地势险要或道路险阻等,多作名词。上古表示“危险”的意义时,一般用“危”不用“险”。
【辨】帷,幕,帏,帐。都是布帐。“帷”是围在四周的幕布,没有顶子。“幕”是帐篷。“帏”本通“帷”,后来一般用来指帐子(如“罗帏”)。“帐”是帐子,有时也指帐篷(如“帐饮”)。
【辨】惟,唯,维。“惟”的本义是思,“唯”的本义是答应,“维”的本义是绳子。在本义上,三个字各不相同。但是在“思”的意义上,“惟”和“维”通用;在“虽然”的意义上,“惟”和“唯”通用;表示“只”、“由于”和句首语气词,三个字都通用。
【辨】伪,假。二字都有“不是真的”的意义。但“伪”字兼有“诡诈”、“虚伪”的意思,“假”字则没有。“假”字作“不是真的”意义讲是后起的。在先秦,表示“不是真的”的意思时,一般只用“伪”,不用“假”。
【辨】谓,曰。都是“说”的意思,后面都有所说的话。但“谓”不与说的话紧接,而“曰”则与所说的话紧接。
【辨】谿,涧。“谿”是山中的流水道,有水无水痘叫“谿”。“涧”是山中的水流。
【辨】濯,涤,洗。“濯”字意义最广,既指洗衣服,又指洗器物,也指洗手足。“涤”字一般指洗器物,“洗”指洗脚。后来“洗”字替代了“濯”和“涤”。
【辨】迁,徙。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则表示降职。“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在《史记》、《汉书》中,这两字的区别尤为明显。
【辨】系,係,繫。在“拴绑”、“连接”和“带子”的意义上,这三个字可以通用。但“世系”、“系统”的意义一般写作“系”,不写作“係”、“ 繫”。在“关联”的意义上,一般写作“繫”和“係”,不写作“系”。“係”在古白话中还可以用作“是”(“实係此人”),这种用法是“系”、“繫”所没有的。
【辨】修,脩。“修”本义是修饰,“脩”是干肉。由于二字同音,所以常常通用,但“干肉”的意思不能写作“修”。
【辨】吹,嘘。都是呼气的意思,但“吹”是急呼气,也可以是一般的呼气,而“嘘”是指缓慢地呼气。
【辨】徐,缓,慢。“徐”和“缓”都有缓慢的意思。“徐”常指行动从容不迫。“缓”指舒缓不急迫,又有“宽”、“松”的意思。“慢”在上古一般指傲慢、不恭敬,很少作“缓慢”讲。
【辨】筵,席。二者都是席子。古人席地而坐,把铺在底下的叫“筵”,铺在上面的叫“席”。后代席地而坐的习俗变了,“筵”和“席”就没有严格的区别了,但床上铺的只叫“席”而不叫“筵”。
【辨】偃,僵,仆,跌,毙。“偃”、“僵”是向后倒,“仆”是向前倒。“毙”是倒下去(包括“偃”、“僵”和“仆”),“跌”是失足跌倒。
【辨】赠,贻。“赠”、“贻”都有赠送的意思,但在遗留的意义上,只能说“贻”,不能说“赠”。
【辨】依,倚。二字都有“依靠”的意思,但词义轻重不同。“依”是靠近某物,意义轻;“倚”是斜靠在某物上,意义重。
【辨】蔽、荫。“蔽”可以从前后左右遮住,也可以从上遮住。“荫”只能从上遮住,而且指遮住阳光。
【辨】岸,涯,垠。在一般用法上,“岸”和“涯”相同,但“岸”没有“天涯”、“生涯”的意思。“垠”的本义也是“岸”,但常见的多是“边际”的意思,多用于“无垠”。
【辨】忧,虑。“忧”是担忧、发愁,“虑”是考虑、打算。二字本不同义。后来,“虑”也有了担忧的意义,与“忧”成为同义词。
【辨】游,。凡有关水中的活动,一般只能用“游”,不可以用“”;而有关陆上活动的,“游”与“”可以通用。
【辨】,于。二字是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作“于”,其他书多作“”。有些书(如《左传》)“”、“于”并用。“于”常用于地名之前,其余写作“”。但是动词词头作“于”,叹词作“”,则不相混。汉字简化后都写作“于”。
【辨】谀,谄。“谀”是用言语奉承,“谄”则不限于言语。“谄”、“谀”二字连用时,不再有这种区别。
【辨】羽,翼,翅。“羽”是翅膀上的长毛,“翼”是翅膀,二字不是同义词。有时候,“羽”也当翅膀讲,如“奋翼”也说成“奋羽”;但是“翼”不当羽毛讲,所以“羽毛”不说成“翼毛”,“羽扇”不说成“翼扇”。“翅”与“翼”是同义词,但“翼”比“翅”常见。
【辨】言,语。主动对人说话叫“言”,和别人一起谈论叫“语”。
【辨】谕,喻。二字古代通用,后来逐渐有了分工,在比喻的意义上用“喻”,在告诉的意义上用“谕”。
【辨】御,驭,。在驾驭的意义上,“御”与“驭”相通。但是,“御”常指驾车马的人,“驭”常指驾车马的人,“驭”一般指驾驭车马的动作。在抵御的意义上,上古写作“御”(如《诗经》的“御冬”),后来都写作“”。“驭”、“ ”二字没有“侍奉”、“进献”、“与皇帝有关的事物”等意义。
【辨】预,豫。“预”本是“豫”的异体字,后来有了分别:“豫”的①②两义不能写作“预”,“豫”的第三义虽然和“预”通用,但“预”逐渐替代了“豫”。
     附:豫 ①安乐,快乐。②出游,特指帝王秋日出巡。
【辨】愠,怒。“愠”一般指心里怨恨,暗暗生气。“怒”则不但在心里而且在外表都有明显的表现,“大怒”、“怒责”就不能说“大愠”、“愠责”。
【辨】章,彰。先秦、两汉时期,“章”和“彰”在显著、表扬这个意义上可以通用,汉以后有所区别,如“表彰”、“欲盖弥彰”写作“彰”,不写作“章”。
【辨】珍,宝。“珍”、“宝”都可以指宝贵的东西,但有时具体所指不同。如钟鼎等器物称“宝”不称“珍”,稀有的禽、木和精美的食物称“珍”不称“宝”。“珍藏”和“宝藏”意思不同。
【辨】振,震。“振”的本义是振动,“震”的本义是雷震。所以物体或人本身颤动写作“震”,而人挥动别的东西以及由此产生的引申义写作“振”。
【辨】拯,救。在“拯救”的意义上,“拯”与“救”是同义词。在“止”、“助”的意义上,一般用“救”不用“拯”。
【辨】祇、祗、衹、秖、秪。五个字都可以表示“适、恰好,只”的意思。但“祇”(qí)的本义是“神”,“祗”(zhī)的本义是“敬”。“衹”、“秖”和“秪”是六朝以后的俗字。
【辨】妆,装。在“打扮、装饰”的意义上,看看有写“妆”也可以写“装”。“行装”、“装束”的意义只能写“装”,不能写“妆”。
【辨】斲,斫。“斲”通常指把木头砍削成器物。“斫”除了这个意义外,通常还表示砍击、砍断,可以用于“斫人”、“斫地”等。
【辨】拔,擢。在“拔、抽”的意义上,“擢”可以指植物滋长,而“拔”只用于人力或风力把东西拔起来。在“提拔”的意义上,“拔”往往指提拔本来没有官职的人,“擢”往往指提升官职。至于“攻取某地”的意义,只能用“拔”,不能用“擢”。
【辨】行,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现代的“跑”古代称“走”。
【辨】兵,卒,士。上古时这三个字意义各不相同。兵一般指武器,可以泛指军队;卒是步兵,士是战斗时在战车上的战士。
注意
【注意】在古代,“霸”没有蛮横不讲理的意义。
【注意】古代没有“另”字,“另”的意义都写成“别”。
【注意】“蹩”的扭折义是很晚起的,古籍里无此用法。
【注意】古代汉语中,“猜”字不当“猜测”讲。只做“怀疑”讲。
木名。即“栎”,又叫“柞树”。《韩非子·五蠹》:“~椽不斵。”(采椽:柞木椽子。斵:指修饰。)【注意】这个意义只用在“采椽”这个词组里,后来又写作“棌”。
(chān)【注意】“佔”在清代以前没有“佔有”的意义。“佔有”的“佔”现简化为“占”。
【注意】古代男女都穿“裳”,不是裤子,是裙的一种,但不同于现在的裙子。
【注意】“沉”字古代写作“沈”,和姓沈的“沈”同字。后来为了区别,把“沈没”的“沈”写作“沉”。“沈阳”的“沈”原写作“瀋”。
【注意】“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喫”。
【注意】在古代“饮”和“食”都可以说“喫”,但一般不写作“吃”。
【注意】“驰”原来是人赶马的行为,后来才指马的动作。
【注意】古代的尺寸一般比现代短。
(衝)①交通要道。②冲击,撞。③[冲(衝)风]暴风。④chònɡ 向,对着。【注意】在古代,“冲”和“衝”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冲”。汉字简化后,“衝”写作“冲”。
【注意】汉代以前,“俦”一般都写作“畴”。如《荀子·劝学》:“草木畴生。”(同类的草木生长在一起。)
(醜)①相貌难看,与“美”相对。②恶,不好。引羞耻,耻辱。又憎恶。③类。引类似。【注意】在古代,“丑”和“醜”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丑”。现在“醜”简化为“丑”。
【注意】“攒”古代没有“积蓄”的意义,也不读zǎn。
【注意】上古“错”不当“错误”讲,后来,文言中也多用“误”,不用“错”。
【注意】上古“太”、“泰”多写作“大”。
父子相继为一代,世代。王维《李陵咏》:“三~将门子。”【注意】这个意义唐代以前写作“世”,唐人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多将“世”写作“代”,后人一直沿用了这个意义。
【注意】在古代汉语里,“但”字不当“但是”讲。“但是”的意义用“然”或“而”来表示。
(黨)①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百家为一党。②集团。【注意】“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指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又亲族。③袒护,偏袒。④tǎnɡ 通“倘”。偶然。
【注意】在古代,“党”和“黨”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党”。现“黨”简化为“党”。
【注意】“凍(dōnɡ)”和“冻(dònɡ)”是两个字,形音义都不同。
【注意】古代有对妹妹也称“弟”或“女弟”的。《史记·陈丞相世家》:“樊哙……且又乃吕后~吕须之夫。”
【注意】“刁”在唐宋以前没有“狡猾”、“无赖”的意思。
(鬥、閗、鬭)①争斗,打假。又战斗。②比赛争胜。③凑在一块,合在一处。【注意】在古代,“鬥(閗、鬭)”和“斗”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斗”。现在“鬥”简化为“斗”。
(duàn)【注意】“踹”在宋元以前没有“踢”、“踩”义,也不读chuài。
【注意】在古代汉语里“对”多用于对上的回答或对话。
(dūn)【注意】古代“燉”没有“烹煮”的意义。
(fà)【注意】在古代“發”和“髪”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头发的意义不写作“發”。现“發”、“髪”都简化为“发”。
【注意】在古代,“范”、“範”是两个字。“范”本草名,在作姓时,也只能用“范”。
访【注意】上古“访”字只有询问的意思,没有拜访义。
【注意】“痱(fèi)子”古代多写作“疿”。《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乃生痤疿。”(痤:疖子。)
【注意】古代“匪”字不当“土匪”讲。
fèi【注意】“杮”字与果树“柿”形体相近,而音、义殊异,不可混同。
【注意】古代“丰”和“豐”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丰”一般只用来形容容貌和神态,“”形容各种事物,如“草”、“年”。现“”简化为“丰”。
【注意】古代“该”没有“应该”的意义。
【注意】在古代“感”字单用时一般不当“感谢”讲。
广(廣)①大,宏大。引扩大。又多,广泛地。②宽阔,与“狭”相对。引宽慰。③ɡuànɡ春秋时楚国兵制,兵车十五辆为一广。④ɡuànɡ 横向距离、东西距离为广。【注意】在古代,“广(yǎn)”和“廣”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广”。现“廣”简化为“广”。
【注意】“很”直到明代才有“甚”的意义。
hònɡ【注意】“閧”与“哄”在古代原是不同的字,意义也不相同,今简化作“哄”。
【注意】在古代,“后”和“後”是两个字,意义差别很大。“君王”、“君王的妻子”两个意义都不写作“後”。而“先後”、“前後”的“後”,也很少写作“后”。现“後”简化为“后”。
【注意】在古代,“划”和“劃”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割开”、“分开”的意义不写作“划”。现在“劃”简化为“划”。
①倒塌。引毁坏,拆毁。②衰败。③战败。④变质。【注意】在古代,“坏(pēi)”和“壞”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坏”。现“壞”简化为“坏”。
【注意】“慌”直到元代才有“恐慌”的意义,读huānɡ。
[挥霍]疾速的样子。【注意】古代“挥霍”不作“任意花钱”讲。
副词。正好,恰巧。《史记·陈涉世家》:“~天大雨,道不通。”【注意】在这个意义上“会”与“适”同义,所以二字可连用。司马迁《报任安书》:“适~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陵:李陵。)
①脊檩,房脊。引最高处。②尽头,极点。引到极点。③最,非常。④标准,准则。⑤疲乏,疲劳。⑥通“亟”。急。【注意】在古代,“极”和“極”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极”。现“極”简化为“极”。
jǐ①jī隐微,不明显。特指事情的苗头或预兆。②jī事务。多见于“万几”,指政事。③jī将近,接近。又差一点儿,几乎。④jī通“讥”。检查,查看。⑤qǐ通“岂”。⑥表疑问,问数量。【注意】在古代,“幾”和“几”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几”。现“幾”简化为“几”。
jǐ【注意】在古代汉语中“给”字不表示“给予”,只表示“供给”。“给予”的意思用“与”、“予”表示。
【注意】“四季”这个意义在上古时期称为“四时”。
【注意】这个意义在上古时代不说“假”,只说“伪”或“赝”。
【注意】上古没有“现”字,凡“出现”的意义都写作“见”。
【注意】在古代,“荐”和“薦”是两个字。在④⑤两个意义上,古代不写作“荐”。现“薦”简化为“荐”。
附:①动物能吃的草。②草席,草垫。引动词。垫。③一再,频频。④献,进献祭品。⑤推荐。
【注意】在古代,“讲”字不当“说话”讲。
【注意】“脚”在上古的意义是小腿,后来“脚”才有了“足”的意义。
【注意】“缴”在古代不做“交出”讲。
【注意】古代在“任凭”的意义上,都不写作“尽(盡)”。现“儘”简化为“尽”。
捐献,捐助。《汉书·货殖传》:“唯毋盐氏出~千金贷。”(毋盐氏:人命。贷:借给。)【注意】上古时这个用法很少。
【注意】现代汉语中“慷慨”有不吝啬的意思,古代没有这个意思。
kǎnɡ【注意】现代“骯”字又读ānɡ,“骯髒”是不洁净的意思,为“肮脏”的繁体,与古代“骯”字的音、义都不同。
【注意】在明代以前,“抠”没有“用手挖”的意义。
【注意】古代对牲畜动物的计数不用“口”。
【注意】“快”在上古只作“高兴”、“痛快”讲。
【注意】通“跬”。现在的两步古代称“步”,现在的一步古代称“跬”。
【注意】“闚”与“窥”在窥视、偷看的意义上是同音同义词,但“窥”的假借意义,则不作“闚”。
【注意】现在的两步古代称“步”,现在的一步古代称“跬”。
【注意】古代“拉”字不当“拉开”讲。
古代阴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腊月]阴历十二月。【注意】在古代,“臘”和“腊(xī)”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腊”。现在“臘”简化为“腊”。
衣服里层。引里面,内部。【注意】在古代,“裹”和“里”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意义不写作“里”,现“裹”简化为“里”。
【注意】“歷”和“曆”是古今字。“曆”字本写作“歷”。现简化为“历”。
【注意】在古代,“慄”和“栗”可以通用。但“栗”还有“栗子”和“坚硬”的意义,不能写作“慄”。现在“慄”简化为“栗”。
【注意】在古代,“怜”和“憐”是两个字。“怜”还可以读línɡ,聪明伶俐的意思。现“憐”简化为“怜”。
【注意】在古代,“簾”和“帘”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门帘的“帘”古代写作“簾”,不写作“帘”。现“簾”简化为“帘”。
【注意】“脸”是后起字,它的最初意义和现在的“脸”不一样,现在“脸”字的意义在古代用“面”来表示。
liànɡ【注意】上古的“量”一般指计算容积,但有时也指计算长短或轻重,如枚乘《上书谏吴王》“石称丈量。”
【注意】在古代汉语里,“零”不当“零数”讲。
①小而尖的山。泛山。引山脉。②专指五岭。即大庾岭、越成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在今江西、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处。【注意】在古代,“岭(línɡ)”和“嶺”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岭”。现“嶺”简化为“岭”。
lóu【注意】在清代以前“搂”没有“搂抱”义,也不读lǒu。
【注意】上古“赂”并不做“贿赂”讲,“贿赂”在上古叫“赇(qiú)”。《汉书·刑法志》:“吏坐受赇枉法。”“赂”由“赠送”的意义引申为“贿赂”是后起的。
【注意】在上古,“蛮”没有“野蛮”、“蛮横”的意思。
ménɡ【注意】古代“氓”没有“流氓”的意思,也不读“mánɡ”。
【注意】面粉的意义只写作“麺”、“麪”,不写作“面”。
【注意】在上古汉语中,“纳”多写作“内”,后来才写作“纳”。
和睦。《诗经·大雅·民劳》:“柔远~迩,以定我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范鞅……故与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范鞅、栾盈:人名。)【注意】这个意义多用于“不相能”这个词组里。
①安定,安宁。②[归宁]女子回娘家探视父母。③nìnɡ副词。岂,难道。④nìnɡ 副词。宁可,宁愿。⑤nìnɡ 竟,乃。【注意】在古代,“宁”(zhù)和“寧”、“甯”不是一个字,意义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宁”。现“寧”、“甯”简化为“宁”。
【注意】“这”、“那”的“那”是唐代才产生的。
pán【注意】“胖”在唐宋以前没有“肥胖”的意义。
【注意】古代“狍”没有“狍子”义。
【注意】“炮”表示“大炮”的意义是很晚才有的。
【注意】在明清以前,“票”没有“票据”的意义。
piāo【注意】在明代以前,“嫖”没有“嫖妓”的意义,也不读作piáo。
【注意】“瞄”在清代以前没有“斜视”的意义。
【注意】“蘋”古代没有“苹果”义。
(憑)①靠着。引依靠,依据。②登临。③涉水。④盛,大。⑤烦闷。⑥请,请求(后起意义)。【注意】在古代,“凭”和“憑”是两个字,除“靠着”的意义外,上述义项都不写作“凭”。现“憑”简化为“凭”。
【注意】元代以前“婆”没有“丈夫的母亲”之义。
(僕)①奴隶的一个等级。泛奴隶。②驾车的人。又驾车。③奴仆,仆人。引对自己的谦称。④[~射(yè)]汉官名。唐宋为宰相。【注意】在古代,“仆”和“僕”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仆”。
qí【注意】zhǐ仅仅,只。这个意义上古又写作“秪”、“祇”、“祗”,宋代以后多作“只”。
【注意】古代“钤”没有“印章”的意义。
【注意】在元代以前,“抢”没有“抢夺”的意义。
【注意】在明代以前,“鎗”没有“刀枪”的意义。
请求。《左转·隐公元年》:“若弗与,则~除之。”(弗与:不给。)《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事急矣,~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注意】“请”字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的意义。第一种是请你做某事,如第一例。第二种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如第二例。在古汉语里,第二种情况比较常见。
【注意】古代汉语中的“球”没有现代球类之义。
rènɡ【注意】在清代以前,“扔”没有“抛掷”、“抛弃”之义,也不读作rēnɡ。
【注意】古代“熔”没有“熔化”的意义。
【注意】古代汉语里的“三”和“九”往往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泛指多次。
【注意】古代的“捎”没有“稍带”的意思。
(瀋)【注意】“瀋阳”的“瀋”,现在简化为“沈”,不简化为“渖”。
(聖)①通达事理。②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又圣人。③具有最高超技艺的人。④尊称皇帝。【注意】在古代“圣(kū)”和“聖”是两个字,上述义项都不写作“圣”现“聖”简化为“圣”。
(勝)①(旧读shēnɡ)能承担,能承受。②尽(旧读shēnɡ)。③胜利,与“负”相对。④胜过,超过。⑤优美的。又优美的山水或古迹。⑥妇女的首饰。【注意】在古代“胜(xīnɡ)”和“勝”是两个字,上述义项都不写作“胜”。现“勝”简化为“胜”。
【注意】《汉书》中多把“示”写作“视”。
(適)①到……去。引归向。②女子出嫁。③适合,适宜。引满足。又舒适。④副词。恰好。⑤副词。刚才,刚刚。⑥dí(嫡)旧时指正妻。又正妻所生的儿子,有时也专指正妻所生的长子。⑦dí(嫡)专主,主张。⑧zhé(哲)责备,惩罚。又被流放或贬职。【注意】在古代,“适”和“適”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适”。现“適”简化为“适”。
(術)①道路。②方法,手段。特君主控制和使用群臣的策略、手段。③思想,学说。④技艺。又学习技艺。⑤通“述”。陈述,述说。⑥suì 通“遂”。周代的行政区划。【注意】在古代,“術”和“术”(zhú)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术”。现“術”简化为“术”。
【注意】“太”、“泰”、“大”三个字在古代常常通用。
【注意】贪,婪。“贪”原指贪财,“婪”原指贪食。后来都可以泛指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注意】同祖的亲属,秦汉时叫“从”,六朝叫“同堂”,唐代才开始称“堂”。
①身体的部分。泛身体。引部分,局部。②本体,实体。引根本,主要方面。又形体,形状。③准则。又体裁。④依靠,依据。⑤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⑥亲近、接近。⑦实践,体验。【注意】古代只有“體”字,宋代以后出现“体”字。“体”原读běn,是“粗笨”、“粗鲁”的意思。上述义项都不作“体”。现“體”简化为“体”。
【注意】“迢”一般不单用,除“迢迢”叠用外,还常“迢递”、“迢遥”等连用。
(聼)①听。引听从,接受。又耳目,间谍。②治理,处理。又判决。③(旧读tìnɡ)听凭,任凭。又允许。【注意】在古代,“聽”和“听(yǐn)”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听”。现“聽”简化为“听”。
【注意】先秦的“偷”不当“偷窃”讲,两汉是也很少用。
(塗)【注意】在古代,“泥”的意义不写作“涂”,现“塗”简化为“涂”。
(輓)【注意】“輓”、“挽”是古今字。上古时多用“輓”,“挽”比“輓”晚些。“輓近”的“輓”不写作“挽”,“挽袖”的“挽”不写作“輓”。现“輓”简化为“挽”,但“輓近”仍不作“挽近”。
(萬)【注意】在古代,“萬”也可以写作“万”,但复姓“万俟”中的“万(mò)”不读wàn。
【注意】“为”是一个意义想当广泛的动词,其基本意义是“做”,但在不同上下文中,可以表示多种具体的意义。如表示制作、修筑:《周礼·考工记·舆人》:“舆人~车。”《史记·陈涉世家》:“~坛而盟。”表示医治:《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也。”表示研治:《孟子·滕文公上》:“有~神农之言者许行。”
【注意】春秋时期“问”后面是询问的内容(而且问的一般是抽象的道理,而不是具体事物),如果要说出询问的对象,一般要加“于”。如“子张要问仁于孔子”,“仁”是询问的内容,“孔子”是询问的对象。
【注意】“龌龊”表示肮脏的意义很晚才产生,大约到元曲中才有。
【注意】现代汉语“牺牲”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古代汉语中“牺牲”一词没有这个意义。
(蓆)【注意】在古代,“席”和“蓆”是两个字,在“大”的意义上不写作“席”。现“蓆”简化为“席”。
【注意】在汉字简化以前,“有盐味”的意义写作“鹹”,不写作“咸”。
【注意】“饟”是“餉”的古字,两字音义相同。今“饟”字不用,“餉”简化为“饷”。
【注意】在古代,“向”和“嚮”是两个字。在“享受”的意义上不写作“向”。现“嚮”简化为“向”。
【注意】“些”(xiē)产生较晚,唐宋时才出现。“些”(suò)只出现在《楚辞》中,大约是古代楚地的方言。
xié【注意】“叶”是“协”的古字,古代不当树叶讲。除“叶韵”、“叶句”等少数情况外,一般写“协”,不写“叶”。
【注意】在书写的意义上,唐代以前说“书”不说“写”。古人说的“作书”就是“写字”的意思。
【注意】“卸除”的意义在唐以前也可以用“写”来表达。
(兇)【注意】在古代,“兇”和“凶”是两个字。除了在“凶恶”的意义上可以通用外,两个字其余的意义都不相同。现“兇”简化为“凶”字。
【注意】“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气状物”这个意义,古代多写作“煙”,很少写作“烟”。“烟煴”的“烟”不能写作“煙”。
(巖)【注意】“巖”没有“岩石”的意义。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尚书·禹贡》:“岷山之~,至于衡山。”《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注意】地名第二字用“阳”的,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水之北。
(葉)yè①叶子。②世,时期。③书页,一张为一叶。这个意义又写作“页”。【注意】在古代,“葉”和“叶(xié)”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叶”。现“葉”简化为“叶”。
【注意】移又分文移、武移两种。文移是谴责性的公文,唐代后成为官府平行机构间相互交涉的文书;武移是声讨性公文,跟檄文相似。
①也,也是。《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杀,左丘明耻之,丘~耻之。”(丘:孔子自称。)《史记·陈涉世家》:“今亡~死,举大计~死,等死,死国可乎!”【注意】这个意义古人只说“亦”,不说“也”。②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减弱。可译为“不过”、“只是”。《战国策·齐策四》:“王~不好士也,何患无士?”(士:指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注意】这个意义后代罕用。
国都。引国。《左传·桓公十一年》:“君次于郊郢(yǐnɡ),以御四~。”(次:驻扎军队。郢:地名。御:防御。四邑:指随、绞、州、蓼四个小国。)【注意】这个意义只见于《尚书》《左传》等书,后代罕用。
【注意】上古没有“换”字,现代“换”的意义上古都说“易”。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韩非子·说林上》:“夏居山之~。”(居:居住。)《列子·汤问》:“达于汉~。”(达:到达。汉:汉水。)【注意】地名第二字用“阴”的,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如“华阴”在华山之北,“江阴”在长江之南。
【注意】古代的“赢”没有输赢的意思。
【注意】“於”作叹词,不简化为“于”。
(餘)①丰足。②剩下的,多余的。引遗留、遗存。③表示整数后不定的余数。④以后,以外。【注意】在古代,“餘”和“余”是两个字,上述义项都不写作“余”。现“餘”简化为“余”。
(鬰)【注意】在古代,“鬱”与“郁”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现“鬱”简化为“郁”。
(願)①愿望,心愿。又愿意,乐意。又希望。②仰慕。【注意】在古代,“愿”和“願”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愿”。现“願”简化为“愿”。
(藥)①药物。又用药治疗。②芍药。③[芍药(lüè)]五味调和。
yuè ① 草名。②通“约”。缠束。【注意】古书中“药”和“藥”是两个字,音义都不同,现在“藥”简化为“药”。
①说。②有。③如此,这样。④句首、居中、句末语气词。【注意】在古代,“云”和“雲”是两个字。上述义项都不写作“雲”。现“雲”简化为“云”。
【注意】在古代汉语中,“再”不是“再一次”的意思。如“三年再会”是说“三年之内会面两次”,不是“三年之后再会”。
【注意】现在的“暂”,指暂时;古代的“暂”,只指时间很短,没有与将来对比的意思。
(譟)【注意】在古代,“噪”和“譟”是两个字,在“喧哗”的意义上两字相通,在鸟、虫叫的意义上只能写作“噪”。现“譟”简化为“噪”。
同“寨”。【注意】“寨”表示“村庄”的意义很晚产生,大约明代才有。
【注意】“沾”的“布施,施与”和[占洽][沾醉]中的“沾”都可以写作“霑”,但“沾沾自喜”不能写作“霑霑自喜”。
(徵)①召,征召。特指君召臣。②追究,追问。③证明。④应验。如“休征”(好的应验)、“咎征”(不好的应验)。引迹象,预兆。⑤求,取。【注意】在古代,“征”和“徵”是两个字,意义顾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征”。“徵”还音zhǐ,五音之一。现“徵”简化为“征”,但五音的“徵”不简化。
【注意】古代“癥结”的“癥”不写作“症”。“症”(zhènɡ)是病症,音义和“癥”都不相同,古代“病症”作“證”。现“癥”简化为“症”。
(隻)①鸟一只。引单个。又单数。②量词。【注意】在古代,“只”和“隻”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只”。现“隻”简化为“只”。
1 仅仅,只有。杜甫《示侄佐》诗:“~想竹林眠。”【注意】这个意义宋代以前多写作“祇”、“衹”、“秪”。
(種)①植物的种子。引后代。②种族。③种类。④zhònɡ(众)种植。【注意】在古代,“种”和“種”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种”。现“種”简化为“种”。
【注意】“洲”表示“五大洲”的意义是明代以后才有的。
【注意】“甲胄”的“胄”从“冃(mào)”,“胄裔”的“胄”从“肉”,原本不是一个字。
(註)【注意】“註释”的“註”是晚起字,明代以前都只写作“注”,现“註”又简化为“注”。
【注意】“土著”后来指世代居住本地的人,“著”读为zhù。
(築)①筑墙。古代用夹板夹住泥土,用木杵把土砸实。又筑墙的木杵。引击,捣。②修筑,建造。【注意】在古代,“筑”和“築”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都不写作“筑”。现“築”简化为“筑”。
【注意】古代“装”字不当“假装”讲,“假装”的意义用“佯”。
【注意】“镯”在古代没有“手镯”义。
【注意】古代车骑以左为尊位,“虚左”表示对人的尊敬。《史记·信陵君列传》:“公子从车骑,虚~,自迎夷门侯生。”成语有“虚左以待”。






离线zxc96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8-30
好帖要頂!
樓主能貼個鏈方便下載嗎?我複製的不太完善,包括有些内容被和諧了。其他兩份我都下載了,準備好好參詳。
麻煩您了!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