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疽”读 jū,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的毒疮,“附骨之疽”就是紧挨着骨头的毒疮,“附骨之蛆”是讲不通的。 
 
《现代汉语词典》第5、6、7版: 
疽 jū  [名] 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 
【鼻疽】bíjū  [名] 马、驴、骡的一种传染病,由鼻疽杆菌引起,在内脏、鼻腔黏膜和皮下形成小结节,坏死后,变成溃疡,症状是鼻涕带脓,鼻腔内有溃斑。也能使人感染。
【瘭疽】biāojū  [名] 中医指手指头或脚指头肚儿发炎化脓的病,症状是局部红肿,剧烈疼痛,发热。  
【对口疽】duìkǒujū  [名] 脑疽。 
【脑疽】nǎojū  [名] 中医指生活在脑后,部位跟口相对的疽。也叫对口疽。 
【炭疽】tànjū  [名] 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炭疽杆菌,人和家畜都能感染。病畜的症状是发高热,痉挛,口和肛门出血,胸部、颈部或腹部肿胀。人皮肤感染后,有的出现疱疹,随后出血坏死,形成黑色焦痂,还能侵入肺或胃肠。家畜的炭疽有的地区叫癀病。 
【痈疽】yōngjū  [名] 毒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