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796阅读
  • 0回复

【×】忆往昔峥嵘岁月愁【√】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goingo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9-06-21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1925年秋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一 、译文:



我独自面临苍茫的深秋,

看湘江水滚滚向北流淌,

在橘子洲一隅,

群(麓)山已是火红的色彩,

那是层层叠叠的枫树林染红的呀;

江水碧绿清澈见底,

大船竞相遨游。

雄鹰振翅飞翔于蓝天,

鱼儿在水中自由的穿行,

天地间万物都在深秋竞赛着自由。

宽广无垠的天地呀,

请告诉我,谁是你命运的主宰?



我曾经与朋友们结伴游历于此,

内心忆起多少不屈而非凡的岁月。

那时正当青春少年,

身心蓬勃向上,

我们一群书生的英俊神气,

姿意刚健,正派大方。

品评祖国河山,勾画宏伟蓝图,

用的全是慷慨热烈的言辞,

视那独霸一方的万户侯若粪土。

记得吗?朋友们,

我们曾奋勇地游到江心,

我们击出的波浪阻止了飞驶的船只。



二 、 注解:



历史背景不做更多介绍,可阅读(1926年)毛泽东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1925年秋,毛主席为了推动全国农民运动,离开韶山,去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路径长沙,站在橘子洲头,看着滚滚湘江之水奔腾不息、万山红遍的枫叶,挥笔写下了此诗篇。



沁园春: 词牌名,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沁园,被大将窦宪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由此得沁园春的词牌。后人填词,依据词牌规定的字数、韵律和平仄格式。

长沙:湖南省省会。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湘江东岸。是毛泽东的故乡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独立:意味一种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寒秋:深秋。湘江:湖南省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海洋山,从南向北流入洞庭湖,全长876公里。橘子洲:是湘江中的江心岛,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最宽处约0.5公里,因盛产橘子,故名橘子洲,又名水陆洲。整句的意思是,在深秋的季节,作者站在橘子洲头,放眼望着滚滚北流的湘江之水奔腾不息,心中的思绪也汹涌彭湃,热血沸腾。应该是此情此景激发了作者的诗性。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山:指岳麓山。万山:泛指全国的山。眼前的岳麓山及周围的山岭多枫树,枫叶经霜变红,远远望去,由低到高,层层密林都染上了红色。万山红遍,象征着当时湖南和全国各地的革命形势。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漫江:满江,遍江。碧:青绿色。舸:大船。百舸:许多大船。那迎风的千帆大船在碧绿清澄透澈见底的湘江水面上遨游!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鹰击:雄鹰矫健的翅膀拍打着天空;击:在此展现雄鹰的矫健之美。浅:并非水浅,喻水的清澈见底。翔:本意形容鸟儿飞的样子,这里是指鱼儿轻松自在的游玩的样子。万类:泛指世间一切生物,这里则指的是当时的各个阶层。霜:秋天特有的气候现象。竞自由:暗喻各阶级之间进行的斗争。词句的意思是:雄鹰矫健的翅膀猛力的拍打着天空,急速的飞翔,鱼儿自由的在水底游玩。而世间的一切生物,都在这个深秋里竞赛着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悲愤、感慨,寥廓:高大广远,此处指宇宙。主:主宰、掌握。沉浮:降升,谁主沉浮?反问句,不是疑惑,是巧用。发人深省!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携:手拉着手,好多朋友之亲密无间,侣:同伴。往昔:过去。峥嵘:原指山势险峻。稠:多。次句的原意:许多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曾经有礼了长沙的名胜古迹,在那里畅谈国事,回忆起归去那不平常的日子,多麽令人神往!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恰:正值。风华:风采与才华。意思是:同学们正是青春年少,才华横溢的时候。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书生:同学们,意气:气慨。挥斥:指挥,旁若无人的气慨。遒: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指点:批判,评点。江山:国家,此处指旧中国。激扬:激浊扬清,抨击黑暗社会的污秽,传播革命的真理。文字:文章。万户侯:指汉朝的官位,统治一万户的官,这里指的当时先后盘踞在湖南的反动军阀等势力。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击水:指游泳。遏:阻止。还记得吗!到江心激流中游泳,掀起的浪涛,不是阻止了飞驰的船只吗?这里是一幅画面:一批有着英雄气概的青年人,无所畏惧,激流奋进,翻江倒海,勇于实践……



三 、 赏析:



一个英气逼人的年轻主宰,一场富有诗意的革命,一个美丽的新中国在这首诗中激荡着,凝视着,飞越着向前……



时间是1925年,这一年毛泽东正值32岁,刚过而立之年,就在这一年深秋,他在湘江之畔写了这首洋溢着青春、理想和大无畏的诗篇。作者一面感怀了他于1911年至1923年在长沙求学的生活及各种热情澎湃的经历,一面激励自己对改造未来祖国的雄心壮志,要么独善其身,要么兼及天下,但更重要的却是后者。他在江畔徘徊,伫立,沉思,面对壮丽秋色慷慨发问:谁是这片大地的主人?情怀溶于青天,一个年轻的导师,一代青年的精神之父,他从风景中走来了,他在回忆长沙,或者在回忆1911年,要么是1920的,新世纪带着它的激动,曙光与意志在锻炼和抒发一群年轻书生的抱负,他们在湘江之畔、橘子洲头、岳麓山巅热情地畅谈着各自的理想及祖国的未来,他就是他们之中年轻而激烈的核心。他知道他应该为自己一生的奋斗贯注长生不老的青春热血,那时是1925年,但还有多少岁月在等待着他,他需要的正是他所实行着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他没有通常诗人们的伤春、悲秋,也没有感叹年华流逝,人生短促,他内在的精神力量太强大了,要冲出束缚,“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不是吗,他游泳的身体在凉快激越的水流中,阻挡了飞舟;不正是力量的源泉吗!他于196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仍以他年轻时代独立寒秋、中流击水的书生意气再显他青春的激情。



而这种理想与激情有时几乎到了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纯粹。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诗人自己对他和长沙岁月的一些回忆吧:“我逐渐地团结了一批学生在我周围,形成了一个核心,后来成为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广泛影响的一个学会(即:新民学会。笔者按)。这是一小批态度严肃的人,他们不屑于议论身边琐事,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一定要有一个目的。他们没有时间谈情说爱,他们认为时局危急,求知的需要迫切,不允许他们去谈女人或私人的问题,我对女人不感兴趣。我14岁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20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后来也没有。我并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这时也没有想到过她。在这个年龄的青年的生活中议论女性的魅力通常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是我的同伴非但没有这样做,而且连日常生活的普通事情也拒绝谈论,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青年的家里,他对我说起要买些肉,当着我的面把他的佣人叫来,谈买肉的事,最后吩咐他去买一块。我生气了,以后再也不同那个家伙见面了。我的朋友和我只愿意谈论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



“我们也热心于体育锻练。在寒假当中,我们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绕城,渡江过河,遇见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也脱掉衬衣,说这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高声叫嚷,说这是叫做‘风浴’的体育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我们就露天睡觉,甚至11月份,我们还在寒冷的河水里游泳。这一切都是在‘体格锻炼’的名义下进行的。这对于增强我的体格大概很有帮助,我后来在华南多次往返行军中,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特别需要这样的体格。”(转引自埃德加·斯诺所著《西行漫记》一书中第123页——124页。)



从以上诗人的回忆中,我们更能理解《沁园春·长沙》一诗中的二句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诗人在年轻时代就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关心祖国的命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立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宏大志愿,将自己的一生献给救国救民这一伟大的历史责任之中。正因为有这种责任感,诗人从青年到老年都一直在热烈地追求着共产主义的世界大同这一理想,激情从来没减弱过一丝一毫。



毛泽东的诗伴随着影响着一代代年轻人的成长,尤其是成为了五、六、七十年代人们青春的座右铭,第一次读到这首诗还不能深悟其意,但它的音调、它的文字、气势恢宏,胸怀宽广,有着天然之美,曾激发着人们对于文学的最初萌动,激励过一代人对于即将来临的火热青春模糊的悸动。而且让我们的青春以“沁园春·长沙”的形式展现成为一种时尚,他应该是一次超凡脱俗的青春体验,而且,同时也是对一个人绝对意志的灼热考验。游览山川、畅谈国事、从朝阳初升到夜色渐浓,从课堂到田间、街道,所闻到的、呼吸到的,周身为之激动的都是这首诗的气息。同时,也是李锐所写《毛泽东的青年时代》的气息,因为整本书就是这首抒情的叙事曲,而通过这首叙事曲开始逐渐理解了这首诗。



说明:(译文和赏析部分来自魔法师,略有改动,注解部分根据有关资料,稍有删节)
70+成员,中国第一家全无纸化校对公司(第7年);QQ32767629;微信jiaodui;公众号jiaoduiw;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