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884阅读
  • 4回复

【木樨肉】【木犀肉】【苜蓿肉】【木须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istorysky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4-12-02
“木樨”与“苜蓿”不同,“木樨”是木本植物,“苜蓿”是草本植物。北京有地名“木樨地”,位于复兴门与中央电视台之间。

《现代汉语词典》第5、6、7版:
【木樨】xi  [名] 桂花。② 指经过烹调的打碎的鸡蛋,像黄色的桂花(多用于菜名、汤名):~肉|~汤|~饭。‖也作木犀。
【苜蓿】mù•xu  [名]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为三片小叶组成的复叶,小叶长圆形。开蝶形花,结荚果。是一种重要的牧草和绿肥作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紫花苜蓿。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木樨】mùxi  ① [名] 桂花。② [名] 烹调时搅碎的鸡蛋,像黄色的桂花 |> ~汤|~肉
【苜蓿】mùxu  [名]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花黄色或紫色,结荚果。是重要的牧草和绿肥。
-----------------------------------
关于“木樨”,见:http://www.jiaodui.com/bbs/read.php?tid=31901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5-01-16
为啥“炒鸡蛋”叫做木樨呢?为啥这“木樨肉”又变成了“木须肉”?

呵,原来这菜名儿和北京的地域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关系,木须肉中的“木须”正字应该是“木樨”,木樨是桂花树的别名儿,北京话的语速较快,有时会有吃字儿或吃音儿的现象,就这麽叫着叫着,木樨”就叫成了“木须”。而菜名儿中的木须指的是这道菜中用的鸡蛋。

清末徐珂在掌故丛书《清稗类钞》中说,北方的骂人话里经常都有个“蛋”字,譬如王八蛋、浑蛋啊、傻蛋啊、笨蛋啊……所以在做菜的时候,就经常把这个“蛋”字避开。于是,鸡蛋称为鸡子儿,皮蛋称为松花,炒蛋称为摊黄菜,蛋花汤称为木樨汤……

这个“木樨”,其实就是八月飘香的桂花。因为打散做熟的鸡蛋特别像桂花的颜色,所以“木樨”就成了鸡蛋的雅号。语言学家又告诉我们,在读这个词的时候,“樨”的发音容易被前面“木”的韵母影响,结果读来读去变成了“木须”,“木须肉”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民间传说,鸡蛋的这些别称,还闹出过不少笑话。清代文人梁恭辰的笔记《北东园笔录》记载了一个故事。

有个南方人不爱吃鸡蛋,第一次来北方,肚子饿得很,于是下车进了饭馆就开口问道:“有什么好菜啊?”伙计回答说:“有木樨肉。”客人说:“赶紧拿来。”菜端上桌子,才发现里面有鸡蛋。客人不好意思说自己不懂,又问道:“有别的没?”伙计说有摊黄菜,结果端上来一看是炒鸡蛋。客人没办法,说自己还饱着,不想吃,要带些点心路上吃。这时,伙计回答说有窝果子,客人大喜,忙说多拿几个来。拿来一看,竟然是煮好的鸡蛋。

不知道鸡蛋的别称倒也没啥,但是不知道鸡蛋的价格,那问题就严重了。清代负责宫廷采买的内务府猫腻非常多,购买和报账的差额有时甚至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大学士汪由敦有一次被乾隆皇帝召见,乾隆问道:“一大早就把你喊来,在家里吃没吃过早饭?”汪由敦回答道:“臣家里不宽裕,早餐不过四枚鸡蛋而已。”乾隆非常惊讶地说:“一枚鸡蛋要十两银子,四枚就是四十两,我还不敢这么奢侈,你这还叫不宽裕?”汪由敦一听就知道是内务府的人在捣鬼,又不好当面戳穿,只好撒了个谎说:“外面卖的鸡蛋都是残破的,不能供给宫廷,所以臣能很便宜就买到,每枚不过几文钱而已。”

欺上瞒下的内务府,把谎报的银子全都装进了自己的腰包。所以对老百姓来说,鸡蛋是家常菜,但是对皇帝来说,鸡蛋却真真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见:http://blog.sinovision.net/home/space/do/blog/uid/19431/id/103050.html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7-06-23
《汉语大词典》:
【木犀】1.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椭圆形,花簇生于叶腋,黄色或黄白色,有极浓郁的香味。可制作香料。通称桂花。有金桂、银桂、四季桂等,原产我国,为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清顾张思《土风录·木犀花》:“浙人呼巖桂曰木犀,以木紋理如犀也。”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庭中木犀一株,清香撩人。”2.指这种植物的花。通称桂花。宋晓莹《罗湖野录》卷一:“時當暑退涼生,秋香滿院。晦堂乃曰:‘聞木犀香乎?’”宋赵师秀《池上》诗:“一樹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清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乃偕往,但見木犀香里,一路霜林,月下長空,萬籟俱寂。”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箘桂》。3.指经过烹调的打碎的鸡蛋。如:木犀肉;木犀汤。
【木樨】同“木犀”。1.指木犀花。宋朱敦儒《菩萨蛮》词:“新窨木樨沈,香遲斗帳深。”《红楼梦》第八七回:“黛玉道:‘好像木樨香。’探春笑道:‘林姐姐終不脱南邊人的話。這大九月裏的,哪裏還有桂花呢?’”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五七:“問我清游何日最?木樨風外等秋潮。”2.指食物烹调中加鸡蛋者。清梁恭辰《北东园笔录·讳不知》:“嘗聞有一南客不食雞卵,初至北地早尖,下輿入店,呼店伙甚急,其狀似甚飢,開口便問:‘有好菜乎?’答曰:‘有木樨肉。’”
【苜蓿】1.古大苑语buksuk的音译。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又称怀风草、光风草、连枝草。花有黄紫两色,最初传入者为紫色。可供饲料或作肥料,亦可食用。《史记·大宛列传》:“(大宛)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衆,則離宫别觀旁盡種蒲萄、苜蓿極望。”唐薛令之《自悼》诗:“朝日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中:“海鹽翁學訓嚴之,壽昌人。爲人嚴正,而接士寬厚。官貧齋冷,苜蓿自甘,未嘗與寒生計束修已上。”2.马嗜苜蓿,故亦用作马的代称。明夏完淳《大哀赋》:“嘶風則苜蓿千群,卧野則騊駼萬帳。”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21-04-27
台湾《国语辞典》:
【木犀】mù xī  植物名。木犀科木犀屬,灌木或喬木。葉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背面網脈顯著,先端尖或漸尖。花白色或淡黃色至橘紅色,芳香。核果或漿果,藍色。因花蕊如金色的「粟子」點綴在枝頭,故也稱為「金粟」。供觀賞,花可用為香料及潤髮。也稱為「木樨」、「丹桂」、「桂花」。
【木樨】mù xī  1.木犀的別名。參見「木犀」條。2.食物在烹調中加進蛋花。如:「木樨飯」、「木樨湯」。
【苜蓿】mù sù  植物名。豆科苜蓿屬,一或二年生草本。三出複葉互生,有柄,小葉倒卵形或倒心臟形,先端圓形或凹入。春天由葉腋抽花梗,密集總狀花序開黃色蝶形花。莢果螺旋形,邊緣具毛狀突起。可供蔬食、飼料、肥料等用。也稱為「光風」、「懷風」、「金花菜」、「草頭」。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22-12-19
某网友:
【朱自清笔下的“苜蓿肉”】朱自清《初到清华记》,写他到饭店“要一碟苜蓿肉……”这是啥菜?实应为木樨肉。据清《北东园笔录》:“北方店以鸡蛋炒肉,名木樨肉,盖取其有碎黄色也。”由于炒过的鸡蛋具有桂花之形色,而桂花又称木樨,故名。饭店常误作木须肉,朱先生扬州人,不熟悉北方菜,误听为苜蓿肉。 ​​​​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