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800阅读
  • 7回复

【大乘佛教】【小乘佛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1-08-01
??????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8-01
混混阿云(756412757)  16:47:48
请教各位老师:                                                            “小乘佛教”是一种贬称,且该教派也不愿意接受此称呼。那出版物里是不是一定要规范为“南传上座部佛教”?          谢谢
雯晴(25321499)  16:52:09
我第一次听说小乘佛教是贬称这个说法
可爱的白痴(525693054)  16:52:25
嘿嘿。
混混阿云(756412757)  16:52:37
不会吧?
♂→喜贝ル(327022490)  16:53:21
我也第一次听说小乘佛教是贬称这个说法
混混阿云(756412757)  16:54:24
【小乘】xiǎochénɡ名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大乘教徒认为它教义烦琐,不能超度很多人,因此贬称它为小乘。参看249页〖大乘〗。
混混阿云(756412757)  16:55:24
见《现汉》第5版
小乘指较小的车乘,是大乘佛教出现后才有的名称。大乘佛教自命为优胜的广大的解脱途径,以区别于它之前的佛教学说。西方学者通常以南传佛教为小乘,但后者并不接受此称呼。
雯晴(25321499)  16:56:04
那他们自己是怎么称呼的呢
混混阿云(756412757)  16:56:04


辞书编辑—炳堂(274967620)  16:57:27
 现代很多学者用大小乘做分类,已并无褒贬之意。一般认为现在的小乘佛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及东南亚各国,但他们自称“上座部佛教”或“声闻佛教”,不接受“小乘”的称号。中国云南上座部佛教,也属于这个系统。
混混阿云(756412757)  16:57:46
《现汉》第5版说:因此贬称它为小乘。

混混阿云(756412757)  17:00:25
有点像我们喊“小日本”,但他们却自称“大日本帝国”、“大和民族”一样,日本人肯定不愿意接受“小日本”这一他称。
可爱的白痴(525693054)  17:02:07
说小乘佛教是贬意是不对滴,大小乘佛教的教义不同,所以可能会出现互相贬低的现象吧。
混混阿云(756412757)  17:02:55
呵呵,不是我说的,是《现汉》的定义
可爱的白痴(525693054)  17:03:17
有时间可以搞搞《印度六派哲学》。嘿嘿
混混阿云(756412757)  17:04:24
这个,这个,搞复杂啦,等我搞完书都出版啦
可爱的白痴(525693054)  17:05:45
前两年我给北师大的孙晶教授做过,不过现在忘得差不多了。
雯晴(25321499)  17:05:52
一个校对问题,可以引出一本书的选题了
可爱的白痴(525693054)  17:06:04
搞搞嘛,会有好处滴。呵呵。
校对问题搞不好还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呢。细微之处见真章啊。
可爱的白痴(525693054)  17:07:06
哈哈哈哈哈哈哈
刚快睡着了,现在不困了。
混混阿云(756412757)  17:09:48
强烈要求关于该问题的“校标”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1-08-25
《佛学大辞典》:
【大乘佛教】大乘,梵语maha^-ya^na,意指大的交通工具。不以个人之觉悟(如小乘行者)为满足,而以救度众生为目的,一如巨大之交通工具可载乘众人,故称为大乘。以此为宗旨之佛教,即是大乘佛教。西元前后,除比丘教团外,各地均有在家佛教信徒团体成立,彼等自称菩提萨埵(梵bodhisattva,意为求觉悟者,略称菩萨)。菩萨一词于本生谭中,原指佛陀之前身,特用于未达佛果之修道阶段;上述在家信徒特具信心,自信必能成佛,故亦自称菩萨。此种教团中,亦有来自比丘教团者,彼等信徒逐渐纂集、传诵异于当时经藏(阿含经)之经典,如般若经、法华经、维摩经、华严经等大乘经典,此类经典叙述般若空之思想,并以诗歌赞叹佛陀永恒之生命,强调‘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思想,并诃斥声闻之希求自度乃不了义,重视六波罗蜜之实践德目,尤其强调布施之重要性。其行动不仅具有社会性、实践性之意义,且渗入浓厚之宗教情绪。我国与日本之宗派大都属于大乘佛教。[世界佛教通史第一篇第八章(圣严)、印度佛教史概说第九章(达和译)](参阅‘印度佛教’2215
【小乘佛教】梵名Hi^naya^naBuddhism。原指部派佛教。西元前后,以救度众生为宗旨之大乘佛教兴起后,大乘佛教徒认为部派佛教仅系以个人修行为目的,乃贬之为低劣之教法,故称之为小乘佛教。惟现代世界各佛教团体均改称为上座部佛教(巴Thera-va^da-buddhism)。自佛陀教化至入灭之四十五年中,其间教徒所应遵行之基本教法与戒律制度,大体上已经确立。然佛陀入灭百余年,小乘佛教先因律学,后因义学主张之不同而分裂成保守(上座)、革新(大众)两大部派,至佛陀入灭三百年顷,此二大部派复分裂为二十个部派,每一部派均是以烦琐、形式、学问体系之阿毗达磨(梵Abhidharma)论书为中心之比丘教团。我国华严宗曾就教理之深浅,将二十个部派类分为下列六宗:(一)法我俱有宗(主张法、我皆为实在),如犊子部。(二)法有我无宗(否定人我,仅承认法为实在),如说一切有部、上座部。(三)法无去来宗(主张惟有现在之法为实在),如大众部。(四)现通假实宗(主张在现在之法中,有实在之五蕴与假存之十二处、十八界),如说假部。(五)俗妄真实宗(主张在五蕴之中,只有出世间法为实在,世俗之法乃虚妄),如说出世部。(六)诸法但名宗(主张并无所谓之实在,一切皆为虚妄假名现象而已),如一说部。(参阅‘小乘’925、‘部派佛教’4814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6-01-20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大乘】dàchéng  [名] 公元1世纪左右形成的佛教派别,自认可以普度众生,所以自命为大乘。参看1496页〖小乘〗。
【小乘】xiǎochéng  [名] 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大乘教徒认为它教义烦琐,不能超度很多人,因此贬称它为小乘。参看249页〖大乘〗

《现代汉语词典》第6、7版:
【大乘】dàchéng (旧读 dàshèng)[名] 公元1世纪左右形成的佛教派别,自认可以普度更多众生,所以自命为大乘。参看1440页〖小乘〗
【小乘】xiǎochéng (旧读 xiǎoshèng)[名] 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大乘教徒认为它不能超度很多人,因此贬称它为小乘。学术界沿用其名称而无褒贬义。参看239页〖大乘〗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大乘】dàchéng  [名] 早期佛教主要流派,认为人皆可以成佛,强调普度众生。自比作能乘载无量众生到达彼岸的大车,并以“大乘”自名(跟“小乘”相区别)。
【小乘】xiǎochéng  [名] 早期佛教主要流派,注重修行、持戒,以求得自我解脱(跟“大乘”相区别)。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6-08-04
《汉语大词典》:
【大乘】梵文Mahāyāna(摩诃衍那)的意译。公元一世纪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别。在印度经历了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和密教这三个发展时期。北传中国以后,又有所发展。“大乘”强调利他,普度一切众生,提倡以“六度”为主的“菩萨行”,如发大心者所乘的大车,故名“大乘”。《法华经·譬喻品》:“初説三乘引導衆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脱之。”唐张祜《题画僧》诗之二:“終年不語看如意,似證禪心入大乘。”苏曼殊《遁迹记》:“大乘,正理也。宜改先執,務從聖旨。”
【小乘】佛教语。梵文Hīnayāna(希那衍那)的意译。指小乘佛教。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注重修行、持戒,以求得“自我解脱”。公元一世纪左右,佛教中出现了主张“普度众生”的新教派,自称“大乘”,而称原有的教派为“小乘”。《百喻经·送美水喻》:“如來法王有大方便,於一乘法分别説三。小乘之人聞之歡喜,以爲易行,修善進德,求度生死。”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印度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都在地狱里做主任。”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6-08-10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

(一)chéng(动作义)
包~制 ~便 ~风破浪 ~客 ~势 ~兴
(佛教术语)大~ 小~ 上~
(二)shèng(名物义)
千~之国

见:http://www.pthyygf.org/xinxigonggao/2016-06-06/8.html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2-08-06
台湾《国语辞典》:
【大乘】dà shèng  佛教的兩個主要傳統之一。約西元一世紀,從古代部派中產生。根據漢譯佛經的資料顯示,最初可能流傳於中亞細亞,東漢末年傳入中國。主要流行於中國內地、西藏、蒙古、日本、韓國等。對於傳統佛教而言,表示它能渡化更多的眾生。對佛陀及其教義採比較開明和創新的解釋,要求佛教徒勿汲汲尋求個人的解脫,應致力菩薩的實踐。現存的大乘宗派,主要有淨土宗、禪宗和天台宗。
【小乘】xiǎo shèng  佛教用語。相對於大乘以成佛為最終的理想境界而言。大乘佛教徒稱那些以證得阿羅漢果為終極理想的佛教宗派為「小乘」。如經部、正量部、說一切有部等。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2-08-06
《辞海》第7版:
【大乘(Mahāyāna)】全称“大乘佛教”。“大”是对“小”而言,“乘”是指运载工具。佛教派别。公元1—2世纪间由佛教大众部的一些支派发展而成,自称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大河的此岸到达菩提涅槃的彼岸,成就佛果,故名。而将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称为“小乘”。认为三世十方有佛无数,主张利他和普度众生,并以成佛度世、建立佛国净土为最高目标。以《般若经》《维摩经》《大般涅槃经》《法华经》《华严经》《无量寿经》等为主要经典。3世纪,龙树、提婆阐发了“一切皆空”理论,形成中观学派;4—5世纪间,无著、世亲阐发了“万法唯识”理论,形成瑜伽行派;7世纪,大乘佛教中部分派别同婆罗门教调和,形成大乘密教。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密教成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三大系。主要流传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参见“小乘”。
【小乘(Hīnayāna)】音译“希那衍那”,全称“小乘佛教”。佛教派别。原为大乘佛教对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贬称;后为学术界沿用,无褒贬义。尊释迦牟尼为圆满导师,主张自度自利,以“灰身灭智”修成阿罗汉为最高目标。坚持声闻缘觉之道,注重三十七道品的宗教修养。以《阿含经》等为主要经典。主要流传于东南亚各国,自称“上座部佛教”。参见“大乘”。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