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933阅读
  • 1回复

【繁庶】【蕃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istorysky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5-10-06
《汉语大词典》:
【繁庶】1.众多。《後汉书·王符传》:“今以大漢之廣土,士民之繁庶,朝廷之清明,上下之脩正,而官無善吏,位無良臣。”宋司马光《论移张叔詹知蔡州不当状》:“蔡州封部闊遠,户口繁庶。”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宝坻县》:“漢屬泉州,地産魚鹽蘆葦……金世宗東幸,見居民繁庶,始立爲縣。”清唐甄《潜书·教蚕》:“室廬舟楫之繁庶,勝於他所。”2.指众多的事务。清姚鼐《夏县知县新城鲁君墓志铭》:“孰謂儒者不可以理繁庶,孰謂學古不可爲今世語。”3.繁荣富庶。宋陶穀《清异录·地上天宫》:“(餘杭)百事繁庶,地上天宫也。”明李东阳《送耕隐徐公还宜兴》诗序:“未嘗睹宫闕之壯麗,都市之繁庶,軌文玉帛之盛大,乃買舟北上,以償夙昔。”郑观应《盛世危言·防边上》:“查鐵路之造,雖所以便用兵,亦所以興商務,是以各國鐵路大都造于繁庶之區。”
【蕃庶】1.繁盛;众多。《易·晋》:“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宋周密《齐东野语·嘉定宝玺》:“僥倖恩賞之蕃庶,冀望非常之盛典。”明方孝孺《与赵伯钦书》:“遊乎雄都巨邑者,見宫室之壯麗,車馬之蕃庶,人民物産之瑰異變怪。”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承平日久,海宇蕃庶。”2.滋生;繁衍。《国语·周语上》:“夫民之大事在農,上帝之粢盛於是乎出,民之蕃庶於是乎生。”宋程大昌《演繁露·秉心塞渊马三千》:“畜牧至末事,亦遂賴此心以之孳息,故馬亦蕃庶也。”郭沫若《沸羹集·分与合》:“但在生息--蕃庶了之后,吃饭又成了严重的问题。”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5-10-06
央视:你欠一名优秀初中生一个说法
——对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质疑
  
御史在途

  20157月17日晚,笔者在网友的提醒下,特意收看了央视科教频道播放的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下简称“汉听大会”)总决赛复赛实况。
  复赛第二轮,湖南青竹湖外国语学校初中生杨景程对阵甘肃初中生孙明中。第一道考题是“fán shù”,词义的解释是“形容数量或事物众多,也用来表达繁荣富庶”。甘肃选手孙明中问考官是否有“繁荣”的意思,得到肯定答复后,写下了“繁庶”一词。湖南选手杨景程则写下了“蕃庶”一词。结果,裁判判定孙明中的答案正确,杨景程的答案错误。在总决赛前摸底考试中获得99分最高分的杨景程随即被淘汰出局。电视画外音中传来“专家”语带惋惜的点评,说“蕃”只有“fān”和“”两个读音(笔者注:“蕃”的第一读音即为“fán”),“蕃庶”显然错误。
  说实话,在杨景程写下“蕃庶”的那一瞬间,我感到十分惊讶,因为这完全不是一个中学生应该掌握的词语。汉听大会标榜出题的依据是《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但“蕃庶”和“繁庶”在这两本词典中均没有收录,属于典型的生僻词。《古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蕃庶”,而没有收录“繁庶”。《辞源》收录了“蕃庶”和“繁庶”,但对“蕃庶”的解释是“众多;繁殖”,对“繁庶”的解释是“众多”,均没有“繁荣富庶”这个义项。旧版《辞海》对两词均未予收录,第六版辞海未收录“繁庶”,收录了“蕃庶”,释义为“繁多、繁殖”。那么,汉听大会这个题目的出题依据在哪里呢?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竟然来自收词37万余条、收字5000余万个的《汉语大词典》。该词典对“繁庶”的解释是“众多,亦指众多的事务;繁荣富庶”,对“蕃庶”的解释是“繁盛、众多;滋生、繁衍”。杨景程赛后坦陈,他曾经在《古代汉语词典》里看到过“蕃庶”这个词,释义为“繁盛、众多”和“生养、繁衍”,由于考题释义中有“繁荣富庶”内容,与词典里对“蕃庶”的解释有出入,他一度困惑要不要望文生义写下“繁庶”,后来考虑到“繁盛、众多”的义项跟“繁荣富庶”是一码事,便义无反顾确定了“蕃庶”答案。
  事后,湖南代表队第一时间向组委会提出质疑,认为杨景程的“蕃庶”完全正确,现场观众也议论纷纷。以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为首的评委组,先是说没有“蕃庶”一词,后来大概用手机“百度”了一下发现有“蕃庶”,便赶紧宣布“蕃庶”在古代常用,在现代不常用。湖南队领队和学生家长紧接着又质疑 “繁庶”在现代汉语里同样不常用,理由是连《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收录。评委们慌了神,又求助于“度娘”,终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篇通讯里找到了一个“繁庶”,立即用来证明“繁庶”在现代比“蕃庶”更常用。再后来,评委们从洋洋5000万字的《汉语大词典》里翻出了两个词的释义,书面答复湖南队,认为“蕃庶”和“繁庶”两词只有在“众多”义上是相通的,而在“繁荣富庶”义上只能写作“繁庶”,不能写作“蕃庶”,在“滋生;繁衍”义上只能写作“蕃庶”,不能写作“繁庶”。因此,裁判判定“蕃庶”的答案为错误不存在任何异议。
  我姑且不质疑汉听大会的命题者有多么缺德,因为一个人如果要把《汉语大词典》里的字词弄熟练,一辈子完全不需要干其他事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人能够熟练掌握该词典里的所有字词,将来也几无可能有。我要质疑的是:被刘丹青等专家判为错误的“蕃庶”,真的错了吗?“蕃庶”真的不能表达“繁荣富庶”之意吗?“繁庶”真的不能表达“滋生、繁衍”之义吗?
  “蕃”,《说文》释为“甫烦切,草茂也”,可见其第一读音为“fán”,本义为草茂盛、兴旺,后引申为“生息、繁殖”,再引申为“众多”。“繁”,《说文》释为马的“髦饰”,后引申为“繁多”,本义消失。由于“蕃”和“繁”近义,在漫长的文字演变过程中,两字在表达“繁盛、众多”和“繁衍、生息”之义时,常常相通。在古汉语中常见意思完全相同的词语有:蕃多(繁多)、蕃茂(繁茂)、蕃衍(繁衍)、蕃盛(繁盛)、蕃殖(繁殖)、蕃庑(繁庑)、蕃芜(繁芜)、蕃息(繁息)、蕃育(繁育)、蕃阜(繁阜)、蕃昌(繁昌)、蕃滋(繁滋),等等。
  那么,在古汉语中,“蕃庶”和“繁庶”的意思是否有区别呢?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考证。
  蕃的本义“草茂盛、兴旺”,与“庶”结合,进一步体现了数量上的增加。因此,在古汉语中,蕃庶(繁庶)常被用于动植物繁衍生息以至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朱子语类》卷八十一:“盖于田猎之际,见动植之蕃庶,因以赞咏。”(宋朱鉴《诗传遗说》卷四:“盖于田猎之际,见动植之繁庶,因以赞咏。”)元刘瑾《诗传通释》卷十七:“其田野则日益繁庶富足。”明蔡清《四书蒙引》卷十一:“天下之田土尽已垦辟,天下之生齿益以繁庶。”从以上例句可知,“蕃庶”与“繁庶”都表达“滋生、繁衍”之义,而且在同一语句中经常通用。
  在“滋生、繁衍”的基础上,两词又引申出繁盛、众多的意思,多用来形容牲口数量多和人丁、户口兴旺。《易·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宋周密《齐东野语·嘉定宝玺》:“侥幸恩赏之蕃庶,冀望非常之盛典。”明王樵《尚书日记》卷五:“而江浙之民特为蕃庶,往往无田可耕。”《大清一统志》卷十:“(保定府)地势广阔,民物蕃庶。”宋《毛诗李黄集解》卷二十:“使人民繁庶,户口滋殖。”《宋史》卷二百七十七:“或地居要津,或户口繁庶之处。”
  无论古今,社会是否繁荣富庶,人丁和财产的数量显然是主要指标。因此,在“滋生、繁衍”和“繁盛、众多”义项的基础上,“蕃庶”和“繁庶”两词又引申出“繁荣富庶”的意思。宋章如愚《群书考索》续集卷四十七:“盖自秦汉以前,天下蕃庶,举在中原。而江淮闽浙川广之间,荒凉为甚。汉魏而下,三河浸以荒凉,而中原蕃庶反移于江淮闽浙川广之间。”明黄道周《三易洞玑》卷十一:“永平建初之际,天下蕃庶。”《明史》卷一百十六:“襟带湖湘,控引蛮越,人民蕃庶,商贾辐聚。”清《世宗宪皇帝圣训》:“见人民乐业,饶沃殷阜,渐成西北蕃庶之区。”清《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今居民凑集,日以蕃庶,村落街市,渐成规模。”清乾隆《钦定剿捕临清逆匪纪略》:“三县皆遭残破,而临清蕃庶之区,竟成一片荒壤。”又:“临清旧城蕃庶之区,经逆匪肆扰,居民奔窜,荼毒实深。”清《盛京通志》卷三十五:“(盛京)逮今百数十年,耕屯相望,户口日增……莫不云连栉比,蕃庶殷昌。”试问,这些例句中有哪个“蕃庶”不是表达的“繁荣富庶”之意?
  由此可见,在古汉语里,“蕃庶”和“繁庶”的意思是完全相通的。《康熙字典》早就指出了“蕃”和“繁”的相通之处。而《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的编纂者对古籍不作认真考证,对文字的源流不作认真思考,随便以三两个例句确定词语的义项,流于疏漏,缺乏严谨,应予修正。刘丹青等评委作为国家最权威的语言文字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和专家,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权威,生搬硬套,文过饰非,拒不认错,不仅暴露出学识的浅薄,更显学术品格的堕落,令老所长吕叔湘先生蒙羞。而国家语委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作为汉听大会主办单位,在面临强烈质疑的情况下,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坚持正常录播,丝毫不考虑可能带给当事学生的伤害,无视社会效果、只重商业利益的目的则暴露无遗。
  央视,你不该给一名优秀的初中生一个说法吗?

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4305c0102w24i.html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